2019-02-05
眾所周知,物流是非常依賴人力的行業,工作強度大、時間長,內容繁復。隨著“新物流”概念被提出,物流行業正全力從勞動密集型向自動、數字化轉變,從傳統模式逐步升級為智能物流,與互聯網、大數據接軌,全面提升物流效率,改善供應鏈,實現降本增效的功能。
什么是新物流
新物流是基于互聯網、物聯網、智能化、數字化及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全面運用,目前發展趨勢是供應鏈數字化,集功能集成與服務集成為一體,并與傳統物流標準相結合,從而針對用戶需求,實現個性化服務。
不少人可能覺得“新物流”跟自己沒什么關系,這些都是電商物流的事,我們這些傳統物流重量大、體積大,很難實現這些,但你看完以下數據就不會這么想了。
根據發改委公布的數據,在2018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31.1萬億元;進口貨物物流總額6.8萬億元,占比5%;農產品物流總額1.2萬億元,占比1%;單位與居民物流總額3.1萬億元,占比2.4%;最重要的來了,工業品物流總額119萬億元,占比91%。從這組數據上我們不難看出,工業品物流占據整個社會物流的主導地位。
所以,進入新物流時代需要電商物流破冰,更需要工業品物流發揚壯大。特別是新物流當中的數字化與信息化,將提供給供應鏈真實可靠的數據,去達成更為優質的服務。
電商物流的發展方向主要方向為自動化、物聯網技術,運用智能硬件設備,可降低人工費用;云技術、大數據技術的應用,根據數字化方案,降低倉儲費、配送費。
而工業品物流發展方向主要方向是倉配運集成,降低中轉費;運力創新,新能源等使用,降低運輸費;云計算、大數據技術的運用,降低倉儲費。
另外,根據發改委數據顯示,2018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6.1萬億元,運輸費用3.1萬億元,倉儲費用2.1萬億元,管理費用0.9萬億元。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,倉儲費用與管理費用占到了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的一半,可以想象下這個成本有多么的大。
而新物流運用信息化、數字化技術,在倉儲管理這一塊,可根據大數據提供的最佳方案,合理分配倉儲使用,以達到減少倉儲成本的目的。
傳化緊跟步伐 布局一核兩中心
傳化智聯緊跟新物流步伐,在近期舉辦的以“新物流 新平臺”為主題的2019西部物流峰會上,傳化集團預計將在2020年在成都建成投用“一核兩中心”,并打造全新第三代公路港,在成都實現千億級現代物流產業。
早在去年9月,傳化集團就計劃總投資80億元,結合成都城市產業空間布局,規劃布局“一核兩中心”,以成都為基點構建西部物流網,即傳化智聯西部運營總部、傳化智聯成都北部物流中心、傳化智聯成都東部物流中心。
目前,位于天府新區的傳化智聯西部運營總部、位于新都區的傳化智聯成都北部物流中心都已開建,位于簡陽的傳化智聯成都東部物流中心則計劃于2019年3年開始動工。
東部物流中心將服務于產業物流與航空運輸,實現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無縫銜接;北部物流中心則主要以商貿物流和鐵路運輸為主,實現國際班列鐵路貿易的無縫對接。而作為“一核”的西部運營總部,將成為傳化智聯西部“物流大腦”,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高地。
傳化智聯正在從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向提供物流解決方案轉變,集多元化為一體,實現供應鏈整合,建立數字化運營模式,進而向“新物流”邁進。
不可否認未來的物流將更加智慧化。那么,我們要去實現“新物流”的前提主要是基礎設施的集成與網絡化的建成,其關鍵在于網絡成員間的協作與共享。未來的趨勢需要供應鏈數字化,支撐數字化物流底部的是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技術,最終的目標是以高效率、低成本、綠色化的運輸方式,在未來實現集成、網絡、共享、智慧、數字及綠色為關鍵詞的“新物流”。